《你好,李焕英》带给老干部工作的启示
2021-03-02点击:
近日,电影《你好,李焕英》引爆坊间,获得好评无数,成为春节档的最大黑马。并非名牌大导演,亦无流量小鲜肉,这部电影为什么会火起来?答案就是:真情实感,而不是卖弄技巧;真实生活,而不是胡编乱造;真心打磨,而不是东拼西凑。正如《人民日报》在《<你好,李焕英>为什么火了?》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事实证明,在艺术创作中,认真、纯真、本真的态度是根本。”
规律都是相通的,就做好当前老干部工作来说,电影《你好,李焕英》至少给我们带来这样几点启示:
一、精品背后是精神
据媒体报道,为了《你好,李焕英》这部作品,贾玲从2016年就开始打磨剧本,而且这一打磨就是4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严肃、严谨的创作态度,尽管讲的还是亲子关系的“俗套”故事,但是,并非导演科班出身的贾玲,却为观众献上了一道美味十足的“硬菜”。这也充分印证了一个真理:精品背后是精神。
“十四五”时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也是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发扬“三牛”精神。一方面,必须坚定“九牛拉不转”的政治定力。始终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引导老同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必须激扬“九牛二虎之力”抓落实。牢牢把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实施党建质量提升、突出精准服务管理、重视银发志愿服务、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生动场面。
二、自古真情留人心
任何高级的技法都难敌“真情实感”
四个字;若没有真情实感来打底,即使有炫目的画面、精致的妆容、大牌的演员,作品也仅仅只是满足肤浅的感官刺激,最终只会喧嚣一时、昙花一现。比起其他影片在视效、叙事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你好,李焕英》并没有多少出彩之处,它之所以能打动观众,根本在于“感情真挚”。一言以蔽之,就是以情动人。
这就启示我们,在组织引导广大老同志开展银发志愿服务活动中,无论是制定目标还是确定任务,抑或是提出具体要求,出台政策措施,在正面引导的同时,要遵循“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原则。饭得一口一口地吃,事得一件一件地办。我们需要尊重老年群体客观规律,讲究科学方法,不蛮干、不盲目、不透支,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自觉自愿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量力而行注重的是事物客观性。把自觉自愿和量力而行结合好了,就能“跳起来摘桃子”了。惟其如此,才能感染人、感召人、感动人。
三、最质朴的最有效
英国现代作家威廉·戈尔丁在其代表作《蝇王》中有这样一句话:“最伟大的见解最朴实。”与热播的《装台》《山海情》等影视剧一样,《你好,李焕英》质朴鲜活接地气,不假大空、高大上,不花里胡哨,其共性特点是都体现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状态,因而使观众产生很强的代入感,最终在内心激发强烈共鸣。
拿服务管理工作来说,要顺应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融入老年事业发展趋势,精准对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资源,为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创造更好条件。完善困难帮扶机制,以一颗真诚、淳朴的心,朴实无华地走访慰问老同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州依据社区(村)“夕阳红”党组织,引导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全面落实干部荣誉退休制度,采取多种方式让新退休人员体验仪式感、享受荣誉感,为他们科学规划乐龄生活,尽快融入离退休干部大家庭提供条件。
(文章来源:老干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