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学习乐器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2021-03-02点击:
中老年人退休后,减少了家务、抚育的操劳之后,有了许多的休闲时间。“老有所养”得到保证之后,他们进一步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以自己喜好的方式来充实自己。于是,有些喜好音乐的中老年朋友想到了学习器乐演奏,以此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健康地消遣时光、颐养天年。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对教者来说,如果教而不思,也同样会“罔”。笔者(注:安宁市老年大学2017年成立由相同专业学科的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探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本文是安宁市老年大学二胡班李忠武和秦选良二位教师结合教学提出的一些想法,由老年大学办公室整理而成)在8年二胡教学中,对中老年朋友学习乐器的问题积累了一些思考。现将这些思考粗略整理,略述于下。
一、中老年人学习乐器的优势
(一)老年人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他们有的退休了,有的已不必为抚育、供养儿女操劳、从“国事家事”中解脱出来。即便是带小孩也就是三、五年的时间,因此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这给他们“老有所学”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二)几十年的艰苦历练,使他们对自己的目标有执着的追求,几十年在工作中养成的勤肯、认真、踏实的精神,为他们学习乐器提供了意志、毅力、态度的保证——特别是为晚年的人生“充电”有强烈愿望的中老年朋友尤其如此。
(三)几十年的风雨人生,使他们对社会人生、感情、自然等有了较丰富的感悟,乃至对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有较深刻的领会。这对他们学习乐器,用音乐来诠释人生、领悟情感、讴歌时代、赞美风光都有极大的帮助。他们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乐曲中,理解乐曲、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会把乐曲演奏得更好。这些是青少年学习乐器时难以具备的优势。
二、老年人学习乐器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一)年岁已大,手指的灵活、反应的快捷都不如年轻时候了;记忆力减退了,动作的协调配合等都不如青少时期了。这给学习乐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中老年朋友中,不少是60年前、50年前出生的人,文化素养一般都不高,略知一点乐理基本知识的人比较少,识谱能力较差或根本不识谱。这对于学习乐器来说,无疑又是一只“拦路虎”。
(三)在想学习乐器的中老年朋友中,有些人年轻时就喜欢音乐,就在“玩”乐器,但多数人靠别人口传身授,“指点”一二,或自己摸索学习,“无师自通”。由于音乐基础知识和科学、规范训练的欠缺,因而养成一些不规范的习惯甚至是错误的方法,导致他们走了不少弯路,演奏水平提高缓慢。但要纠正那些积习,走上正确道路,进行规范的学习,又要耗费不少时日——还得要一定的毅力。
以上的不利因素,对中老年人学习乐器固然有一定的影响,但凭着他们的有利条件,再加上老师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些困难是会大大减少的。再说,随着近年来学员年龄低龄化、学历上升化趋势的逐步出现,学员之间可以互教互学,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上述困难又可以减少不少。
三、中老年人学习二胡应采取的方法
(一)从学习乐理知识抓起。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当然也是学习二胡的基础。对于中老年学习乐器的人来说,要了解的基本乐理知识主要包括音名、唱名、音程、调和调式、音的高低、长短、节奏、节拍等,也包括识谱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二胡来说主要是简谱)。
还包括弓法、指法的符号和曲谱中的常用符号等。如果缺乏对上述知识的基本了解,识读简谱的能力又较差,要学好乐器是比较困难的。反之,如果掌握了上述知识和能力,就可少走弯路,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中老年朋友对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应当不难理解,有的过去只是一鳞半爪地知道一点,没有正式系统学习过。现在来学,一般都能理解接受。但是,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讲授,应当是分散的而不能是集中的,是和二胡技巧的学习实践相结合而不能是分离开来,是相机而授和循序渐进地穿插进行的。
例如,学习二胡伊始,可简要介绍二胡的历史、在民乐中的地位,介绍二胡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介绍二胡曲谱中的常用符号。进行D调把位学习时,可结合讲授音名、唱名和音阶的高低关系以及内外弦的五度关系。讲解指法符号后,让学员按照指法拉出不同的音阶,并注意指距和音准,特别要把音准放在突出的地位来抓。随后,可讲一些音的长短和节拍的知识,在反复视唱练习之后,让学员进行相应的音阶和音型模进练习。学习每-首练习曲或乐曲时,首先要进行足够的视唱练习,直到音准和节拍都基本正确。这样做,旨在通过反复的视唱,来巩固乐理和简谱的有关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把乐谱中涉及到的最主要和当务之急的乐理及读谱知识介绍给学员。其他的,先让学员“知其然”,以后再让他们“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先要求他们暂时“不求甚解”地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至于道理之所在,待以后老师结合乐曲分期介绍讲解。
(二)从基本功抓起。一部分有点“基础”的学员,由于没有受过科学、规范的训练,多是靠自己摸索,所以,随意性、盲目性较大。长期形成了-些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方法,使得他们“奏龄”虽长,但进步缓慢。必须对他们从姿式、持琴、运弓、用指、视唱、练耳、识谱,到指法、弓法技巧等进行规范的训练,革除不正确的积习,构建起新的、规范的系统。这尤其要花气力。他们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指法不正确。通常只会用一指和二指,三指和四指基本上不用,或“按到哪算哪”。这样拉出来的曲子水平可想而知。老师对他们积习的纠正必须是反复的、耐心的;当然,学员更应是重视的、刻苦的。“积习”即使“难改”也要改——“不破不立”就是这个道理。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初学二胡的学员学起来就容易了。他们虽然是“一张白纸”,一切从零开始,但事实上,由于年龄、生理、反应、音乐素养等诸多原因,要学会正确的方法、较规范地拉琴,也不是件简单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比有点“基础”的学员还不容易掌握。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历练和实践,缺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所以,所有的学员都应当重视基本功和基础知识。老师应当在这些内容的方方面面对他们进行要求,耐心、细致地训练。只有这样,学员才学得正确、进展顺利、以期有所提高。需要强调和要有足够思想准备的是,这些训练是随机的,渗透的,更是反复的,艰苦的。所以,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破”和“立”都同样的不容易。
(三)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有的学员原来就有一点基础,革除了不良习惯,步入规范的学习轨道后,进步应当会快-些。因此,他们的追求可能会高一些;而“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的学员,虽然一开始接受的是较规范的训练,但毕竟学的时间并不长,进展会慢一些。学员程度的参差不齐、甚至悬殊较大,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不小的困难。因此,要让各个层次的学员都有所收获,就不能搞“-刀切”。要从学员的实际出发,采取统一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共性的内容,如乐理知识、基本训练要求等可以一起讲授和训练,属于乐曲演奏的学习,在进度、难度、技术、水平等方面则应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指导或个别辅导。
例如,在教《泉水叮咚响》(D调)一曲时,介绍了乐曲的风格和结构后,应带领大家进行多遍的读谱视唱练习,并穿插进在本曲中必须了解的乐理和简谱知识。随后,指出该曲的重点和难点。这首曲子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第一小节的第一拍就要进入第二把位,第二拍又要迅速回到第一把位,旋即又要很快进入第二把位。指法处理上存在一定难度,掌握不好,音准就难以保证。但是,这又是本阶段大家都应达到的技术要求。二是乐曲中有几个音需要在内弦“同音换指”。这样处理,操作起来方便,再加上“揉弦”,奏出来才好听。但这并不要求全部学员都当堂掌握。老师带领大家主要针对第一个难点对全曲进行几次练习,使大家对乐曲有个整体感受。熟悉了旋律之后,就可以分层次指导他们练习了。对第一层次的学员,主要要求他们达到“同音换指”的反应要快、指法要对、音的精准度要高。对第三层次的学员,要求做到节拍要准、较顺利突破第一个难点,不必强求“同音换指”,只要换把、回把流畅,音准基本可以就行。对第二层次,则要求他们在达到第三层次要求后尽力向第-层次要求攀升,但六个需要“同音换指”的地方能达到几个算几个,该“揉弦”的地方尽量做到就行。在学员各自练习时,老师巡视指导。发现不对的,找出症结,及时指出;看到吃力的,亲自演示。当然,对学员的每一点进步,要充分肯定、热情鼓励。待时机成熟(不一定是当堂)后,再带领第二、三层次的学员向第一层次冲刺靠拢。另外,还可以让第一层次的学员与其他学员结对互教互学,进行“传、帮、带”,让老师解脱出身来,重点辅导比较吃力的学员。这样,尽量、尽快缩小三个层次的差距,使大家基本上做到同步提高。常听到一种工作方法叫“抓两头,带中间”,但从二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觉得应当采取的方法是“抓薄弱,带其他”。
(四)规范的要求,适当的目标。这种理念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它的含义是:用正确的乐理基础知识为指导,以严格规范的要求抓训练,使学员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和基本功,但是又不能对他们定下较高的学习目标。在规范的前提下能到哪个水平就到哪个水平,不能强求,让他们今后自己慢慢堤高。
因此,老年大学学员学习二胡应当不以考级为目标(当然有能力和水平的应当鼓励),也应当不走“学院派”的道路,去专门追求较高难度的独奏曲的演奏技术与技巧。应当以常用调和各种风格、调式的新老经典歌曲为主,以比较简单的独奏、合奏曲为辅,来组织教学和训练。在教学中,不但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就是说,不能教一个,只会一个——这只是教内容;而是要教会一个能带动一类(批),“以一当十”——这才是教方法。课堂上教的乐曲,在乐理、识谱、节拍、演奏等方面,应当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难度(因为有老师教、老师带);课后的练习,应当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但又是难度不大、学员耳熟能详、甚至会唱的歌曲。老师作些提示指点后,让他们“放单飞”,这样来解决“鱼”和“渔”、“一”和“十”的问题。
中老年人学习乐器(本文主要指学习二胡),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但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这就要求教者不但要有一定的造诣,还要弄清情况,明确目标,施以适当的、符合中老年人特点的教法和内容;作为学者,要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利因素,以长补短,虚心学习,坚定信心,苦练不辍。老师的教和学员的学如果能较好地配合,学习的效果当会明显地好,进步的速度也当会明显地加快而早见成效。
经过两到三年刻苦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掌握二胡演奏的基本技术技巧,能看着曲谱比较熟练地演奏几个常用调的一般乐曲,这个目标应该是能够达得到的,这也是在老年大学学习二胡演奏的初衷和归宿。
(文章来源:老干部之家)